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2015年7月20日/生物谷BIOON/–南半球的大洋(Southern Ocean又稱南極洲大洋),幾乎是全世界云霧最多的地方,這些大洋的海面上幾乎常年都覆蓋著大量的云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氣候現象呢?結果確實很出人意料。最近發(fā)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認為,在南極洲大洋里面存在一些很小的生物,它們就是大洋面上云霧的“罪魁禍首”。

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南極洲占據著南半球維度從0度到40度的大部分地方,圍繞著南極洲的是一片連續(xù)的海洋,因此這片處于南緯60度到南極洲海岸線的大洋就被稱為Southern Ocean,或者南極洲大洋。這片區(qū)域常年為云霧覆蓋,而氣候學上的解釋一直存在困難。最近的研究表明,海洋中的生物活動,對于南極洲大洋上面的云霧形成有很大影響。云和空氣懸浮微粒是氣候學中非常復雜的兩個話題,它們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機制都非常復雜。

自然界中存在多種樣式的懸浮微粒(或氣溶膠),例如人類活動會帶來的煙塵、煤煙、汽車尾氣等,或者如自然界形成的硫酸鹽、銨鹽等。這些顆粒會形成一種核心顆粒,會造成水蒸氣冷凝并結合在這些顆粒上,進而形成水滴,并聚集成云或者霧。南極洲大洋地區(qū)人類活動很少,因此成為了研究自然界自然形成云霧模型的好地方。美國宇航局的Terra地球衛(wèi)星發(fā)現,南極洲大洋上空的云霧密集程度,與洋面下面的浮游植物活動密集程度存在著高度重合,這意味著,兩者之間存在很大關聯。

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Science:南半球大洋浮游植物能“吞云吐霧”

研究認為,浮游植物群從兩個方面會導致云霧增加。一個方面,這些大洋里的浮游植物會釋放二甲基硫醚,然后在大氣中又轉化為硫酸鹽,這些硫酸鹽分子會導致大量氣溶膠的形成,會增加水蒸氣的冷凝并形成云霧團。另外一種影響是,海洋會朝著大氣激射一些有機顆粒,增加云霧的凝結核。在水面上,一些有機分子被聚集在一些小的泡泡表面,然后被海浪花沖進大氣里面,這些有機分子進而成為了水蒸氣的冷凝核心,形成水顆粒。在低緯度地區(qū),更多的是浮游植物釋放的硫化物的影響,更高維度的區(qū)域則是這些有機顆粒的影響更大。

這個研究還具體討論了季節(jié)變化以及空間變化對于云霧形成的關聯性。該研究是一個國際聯合課題組完成的,這個SOCRATES (Southern Ocean Clouds, Radiation, Aerosol Transport Experimental Study)課題組正在申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金,希望繼續(xù)研究并建立云霧-氣溶膠相互作用的模型。

Related Posts

啤酒廠廢水養(yǎng)微藻變身新型肥料! Read More

氮脅迫對微藻脂質積累的調控機制

在現代生物燃料產業(yè)中,微藻因其豐富的資源潛力和高效的產油產率而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氮脅迫,作為一種環(huán)境刺激因素,已被證明可以有效調控微藻的脂質積累,從而為生物柴油的生產提供新的原料來源。本文將探討氮脅迫對微藻脂質積累的調控機制,以及其在生物柴油工業(yè)化生產中的應用前景。…

“綠藻俠”有什么本事? Read More

微藻與加濕器聯合

微藻與加濕器的創(chuàng)新性聯合創(chuàng)造了一種全新的室內環(huán)境改善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不僅能夠調節(jié)空氣濕度,還能主動凈化空氣、調節(jié)二氧化碳和氧氣平衡。理解這一聯合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需要分別考察微藻和加濕器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協同作用產生"1+1>2"的效果。這種跨界組合實質上模擬并優(yōu)化了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與碳循環(huán)的基本過程,將其濃縮到一個高效、可控的家用設備中。…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