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蘇州醫(yī)工所微納技術研究室周連群團隊開發(fā)出一種結合了壓電技術和分子印跡技術的微囊藻毒素LR生物傳感器,并正在研發(fā)基于壓電技術的微囊藻毒素檢測系統(tǒng)。該團隊在20 MHz的石英微天平芯片上面通過分子自組裝及原位合成的技術修飾了針對微囊藻毒素LR特異性識別的多孔分子印跡膜。當檢測樣品中存在微囊藻毒素LR時,微囊藻毒素LR分子將被特異性吸附到壓電芯片表面分子印跡膜內,壓電芯片表面產生質量變化,通過檢測壓電芯片的頻率變化來檢測微囊藻毒素LR分子吸附量。該傳感器的檢測限為0.04 nM,擁有良好的特異性,可重復性使用,并可用于實際湖水樣本中微囊藻毒素LR的檢測。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分析化學綜合國際期刊Talanta接收,題目為Detection of trace microcystin-LR on a 20 MHz QCM sensor coated with in situ self-assembled MIPs。
圖1 基于分子印跡技術的微囊藻毒素LR壓電傳感器示意圖
The post 蘇州醫(yī)工所研制出基于分子印跡技術的微囊藻毒素LR壓電傳感器(組圖)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生條件:當養(yǎng)殖水體中有機物含量過高,而氮磷比例較小(N:P<10:1)時,微囊藻可從環(huán)境中攝取相對數(shù)量不足的有效氮,滿足其生長。同時還能分泌出一種抑制其他藻類生長的物質,逐步形成水體優(yōu)勢種群。微囊藻喜高溫、強光和偏堿性水質,水溫在28-35℃時繁殖最快。
危害:微囊藻雖然含豐富的蛋白質,但其細胞內存在蛋白活性酶拮抗物質,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攝食后不能被消化,不利于生長。當生長過于旺盛的微囊藻因老化而大量死亡后,藻體被厭氧細菌分解,消耗水體中大量溶氧,同時產生羥胺、硫化氫、肝毒素、神經毒素等有害物質,導致魚類缺氧和中毒,嚴重者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1、加強水質調控,切實搞好預防。微囊藻多發(fā)生在魚類生長的旺季,一旦大量出現(xiàn),有較大的危害性。平時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預防:①塘內合理套養(yǎng)一定數(shù)量的花白鰱,增加對水體氮、磷的利用率,有效控制池塘富營養(yǎng)化程度;②經常注排新鮮水;③利用增氧機增加底層水體溶氧量;④經常潑灑微生態(tài)制劑(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硝化細菌等),加速氮循環(huán),促進其它有益藻類的繁殖,抑制微囊藻水華的發(fā)生;⑤氮磷比例不均衡的養(yǎng)殖水體,及時根據(jù)實際情況追施氮肥或磷肥,確保水體中氮、磷得到有效利用。2、對已經出現(xiàn)微囊藻水華的魚塘,可灑0.7mg/l的硫酸銅或其它滅藻劑及早進行殺滅。殺滅后,應采取換水、施肥等措施,重新培肥水質。
The post 微囊藻的危害與防治 first appeared on 上海光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